

手术室里,患者躺在手术台上,主刀医生手起刀落,利落地将病人患者体内的肿块切下来递给护士说:送冰冻!
什么是术中冰冻?术中冰冻有什么作用?术中冰冻是怎么做的?术中冰冻有什么注意事项?…带着这些问题,请往下看
一、什么是术中冰冻?
术中冰冻,全称“手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是将手术中切下的病变组织在冰冻切片机里迅速冷冻后,在30分钟内完成制片和做出病理诊断的一项技术。通俗来讲就是手术医生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就与手术方案有关的问题请病理医师进行的紧急会诊!
二、术中冰冻有什么作用?
术中冰冻是一项高效且实用的技术,既能帮助医生有效切除病变组织,又能达到最大程度减少手术伤害的目的,具体作用如下:
1、确定病变性质(肿瘤或非肿瘤/良性或恶性),决定下一步手术方案;
2、了解恶性肿瘤扩散情况(肿瘤是否浸润邻近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
3、确定手术切缘有无肿瘤组织残留;
4、确认切除的组织 (是否为甲状旁腺、输卵管、输精管及异位组织等)。
三、术中冰冻是怎么做的?
1、手术前:临床医生术前与患者签署术中冰冻《术中冰冻知情同意书》,告知术中冰冻的作用和局限性,并提前向病理科预约术中冰冻。
2、手术中:手术医师取出标本后会立即装入密封标本袋,连同冰冻病理申请单一同迅速送至病理科。
3、病理科在接到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登记,病理医师在取材台上对标本进行肉眼观察、取材、冰冻包埋。
4、病理技术人员进行切片和染色(此过程大约10-15分钟完成),病理诊断医师对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此过程大约15-20分钟完成),最后出具病理报告。
那么问题又来了
既然术中病理的时间这么短,能不能所有的标本都做冰冻病理诊断?
答案是:NO!NO!NO!术中冰冻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它及时快速,但也有其局限性和不适用的范围!
局限性:由于送检标本是在低温下快速冷冻切片,会导致组织过度收缩变形,有些组织含有水份,制片中会产生冰晶,影响观察,再加上时间紧迫、取材有限等因素,所以冰冻诊断报告准确性远远不如慢工出细活的石蜡切片报告!!!
不适用范围:并不是所有标本都适合做冰冻,比如带有艾滋、梅毒等传染病的标本,怀疑淋巴瘤或过小的标本(最大径≤0.2cm),或者脂肪和骨组织类的标本,还有部分需要依据核分裂计数判断良、恶性的软组织肿瘤等就不适合做术中冰冻。
送检须知:
1、临床医生需要知道术中冰冻的意义和局限性,并告知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提前一天预约,告知送检时间、送检部位及相关临床病史资料;
3、送检标本时《病理检查申请单》及《术中快速冰冻知情同意书》应同时送达并填写完整;
4、送检标本应新鲜完整,不添加固定液。
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的重要性、迫切性不言而喻,因而病理医生也深感责任重大。这就更需要患者、临床医生及病理医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充分沟通,并权衡利弊,从而使患者的利益最大化。
彝良县人民医院于2003年始建病理专业,2020年独立设置病理科,现有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帮扶医疗队专家1人,职工4人;其中诊断医师3人,技师2人。在先进的仪器设备保障(冰冻切片机、奥林巴斯BX50显微镜、切片自动扫描仪等)和附二院病理科团队的援助下(线上远程会诊),于2023年3月成功开展术中冰冻,目前已完成多例术中冰冻制片和诊断,为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保驾护航。
欢迎关注“彝良县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方便您就医(提供预约挂号、核酸检测缴费等)。
供稿:赵春梅(附二院帮扶专家)
编辑:李 菲
审核:何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