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小心骨折了别慌!你知道吗?科学护理是加速骨折愈合的。今天结合《基础护理学第七版》核心知识,带你解锁骨折康复全攻略,助你少走弯路,快速回归健康生活!
一、骨折护理三阶段:精准护理,步步为营
1. 急性期(伤后1-2周):黄金急救法则
骨折后的48小时是控制伤情的关键期,此时遵循「RICE原则」能有效减少损伤。
- Rest(休息):用身边的杂志、木板、树枝等硬物,或卷起的衣物当作临时夹板,固定伤处上下两个关节 ,避免二次损伤。
- Ice(冷敷):伤后48小时内,每1-2小时冷敷20-30分钟。就像给发烫的机器降温,冷敷能收缩血管,快速减少肿胀和疼痛。
- Compression(加压):用弹性绷带轻轻缠上,但别勒太紧!时不时看看手指、脚趾有没有发紫,如果颜色不对,赶紧松一松。
- Elevation(抬高):找个枕头或被子,把受伤的地方垫高,比心脏稍高一些,这样能让血液“流得更顺畅”,加快消肿。
特别提醒:千万别自己动手掰骨头复位!不管多疼,立刻去医院拍X光或CT,让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手术。
2. 愈合期(伤后2-6周):石膏护理有讲究
当完成急诊处理,骨折处开始长出“新骨头雏形”——软骨骨痂。这一阶段,石膏/支具就像保护新生命的“摇篮”,护理不当可能影响愈合。
洗澡时,给石膏套上防水塑料袋,别让它进水变软;
要是受伤的地方发紫、发麻,可能是石膏太紧了,别犹豫,马上联系医生;
按照医生说的时间定期复查,看看骨头长得怎么样了。
3. 康复期(6周后):循序渐进恢复肢体功能
进入骨痂塑形改造期,骨头逐渐变得坚固,但仍需科学训练避免“躺出问题”。在康复师指导下,按照以下步骤逐步恢复:
- 关节活动训练:刚开始每天进行3 - 5次被动运动,每次5 - 10分钟;随着恢复情况,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比如握拳、抬腿等,每天增加1-2组训练。
- 低冲击力量训练:使用弹力带进行拉伸练习,或在水中进行行走、抬腿等运动。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压力,适合早期力量恢复。
- 避免过早负重:如腿部骨折,需使用拐杖辅助行走至少2-4周。即使感觉恢复良好,也必须通过医生影像学检查确认骨痂强度达标后,才能正常负重。
二、营养补给站:吃对食物加速愈合
根据《基础护理学》营养原则,骨折康复需要“精准投喂”关键营养素。以下是科学的饮食指南:
具体食谱可参考:
早餐:250ml牛奶 + 1个水煮蛋 + 1份凉拌西兰花
午餐:清蒸鲈鱼 + 豆腐青菜汤 + 清炒菠菜
晚餐:瘦肉炒胡萝卜 + 凉拌黄瓜 + 猕猴桃1个
饮食禁忌:减少高盐、咖啡、酒精及辛辣食物摄入。若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足够营养,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钙+维生素D复合制剂、蛋白粉等补充剂。
三、避坑指南:这些误区千万别踩!
❌ 误区1:喝骨头汤补钙
真相:骨头中的钙很难溶解到汤里,1碗骨头汤的钙含量仅相当于1/10杯牛奶,且脂肪含量高。建议选择奶制品、钙片等直接补钙。
❌ 误区2:骨折后完全静养
真相:一直躺着,肌肉会变“软面条”,关节也会僵硬。听医生的话,早点开始活动,才能恢复得更快。
❌ 误区3:疼痛消失就能拆固定
真相:每个人恢复速度不一样,小孩可能3-8周就好了,大人一般得3-6个月。拆不拆固定,得听医生的,拍个片子确认骨头长好了才行!
四、心理护理:好心态是康复的“良药”
漫长的康复过程中,焦虑、烦躁等情绪会影响身体恢复。患者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亲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家人也应多给予陪伴和鼓励,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专业支持。
骨折康复是场「持久战」,科学护理+合理饮食+积极心态缺一不可!跟着《基础护理学》的专业指导,相信你一定能早日康复,重获健康活力!如有疑问,记得及时咨询医护人员哦~
END
欢迎关注“彝良县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方便您就医(提供预约挂号、缴费、检验检查报告查询、住院清单查询等服务)。
编辑:李 菲 审核:龙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