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是自然界中的神秘生物,但在野外活动时,一旦被蛇咬伤,若处理不当可能危及生命!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科学、权威的蛇咬伤急救指南,教你正确应对,避免误区,关键时刻或许能救你一命!
一、蛇咬伤急救黄金法则(牢记7步,分秒必争)
(一)第一步:保持冷静,立即远离!
○被咬后避免惊慌奔跑,这会让心跳加速、毒素更快扩散。
○迅速离开现场,防止被二次咬伤。
○若在水中被咬,立即上岸。
(二)第二步:记住蛇的特征(拍照更安全)
○尽量记住蛇的头部形状、颜色、花纹等特征。
○条件允许可拍照,但不要试图捕捉或挑衅蛇。
○这对医生判断蛇种、选择抗蛇毒血清至关重要。
(三)第三步:清洗伤口,排出毒液
○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从伤口周围向中心轻柔挤压,帮助排出浅表毒素。
○切忌:切开伤口、吸吮、用嘴吸毒、冰敷或热敷!这些操作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感染和毒素吸收。
(四)第四步:绑扎与制动
○方法:用绷带或将衣服撕碎做成宽度约5-10厘米的布条从伤口远端向近端来结扎被咬部位,以便控制、减缓蛇毒的吸收与扩散。结扎的部位选择在伤口上方近心端超过一个关节的附近,比如指、趾咬伤,结扎根部。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
注:绑扎法非专业人士应小心操作
注意事项如下:
1、此法仅用于四肢,严禁使用于头面部等处。
2、禁止使用细硬无弹性的绳子等物品作为邦带。
3、上臂中间1/3段禁止使用绑扎带,该处有桡神经通过,避免造成难以恢复的损伤。
4、绑扎带使用时长:绑扎带的压力过高或者是持续时间过长有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肢体的坏死(不可逆、需截肢),一般要求打20分钟绑扎带,放松1-2分钟,然后再上下稍微移动部位绑好。
○保持伤肢低于心脏水平(如手臂下垂),减少毒素回流。
○特别注意:禁用止血带! 止血带会阻断血流,可能导致肢体坏死。
(五)第五步:去除束缚物
○立即取下伤肢的戒指、手镯、手表等物品,避免肿胀后造成二次伤害。
(六)第六步:记录时间与症状
○准确记录咬伤时间、部位及症状(如肿胀速度、疼痛程度)。
○每15分钟观察一次伤者意识状态。
(七)第七步:立即拨打120,尽快就医
○优先选择有抗蛇毒血清储备的大医院。
○告知医生蛇的特征、咬伤时间、已采取的急救措施。
做
好
防
护
二、警惕致命误区,别让“土方”害了你!
●× 切开伤口排毒:导致出血不止、感染,甚至损伤神经血管。
●× 用草药、泥土敷伤口:无效且可能掩盖症状,延误救治。
●× 等待症状出现再就医:神经毒类蛇咬伤(如银环蛇)可能初期无症状,数小时后突发呼吸衰竭,致命风险极高!
●× 捆扎患肢越紧越好捆扎时间过长、束缚过紧,易导致组织缺血坏死。松紧程度大概以能放入
●× 切开伤口越深排毒越彻底切勿自主切开伤口,开创不当易导致伤者失血过多和伤0感染。
●× 伤口不肿痛就没事被神经毒类毒蛇咬伤后的早期症状较轻,易被忽视。
做
好
防
护
三、预防蛇咬伤,记住这几点!
(一)野外活动防护:
○穿长裤、厚靴,使用长棍“打草惊蛇”。
○避开草丛、石堆、洞穴等蛇类栖息地。
○野外踏青避免前往人迹罕至地段、不随意搬动大石块。
○翻动石块或圆木、挖坑掘洞时,要使用工具,避免徒手进行。
○夜行于田野小道、绿化带时带好照明电筒。
○野外工作者应绕开茂密丛林,无法避免时要穿高筒靴,戴手套,将裤口和袖口扎紧。并随身携带棍棒,行进时利用棍子左右拨草,蛇在听到响动后,一般会提前离开。
(二)露营安全:
○选择开阔地带扎营,睡前检查帐篷周围。
○携带急救包(含绷带、消毒液、抗组胺药等)。
(三)知识储备:
○学习识别常见毒蛇特征,提前了解附近医院抗蛇毒血清储备情况。
(四)家周围避免种栽大量植物,房屋门窗使用纱窗隔离。
注意:若无法判断是否是被毒蛇咬伤,应先按照毒蛇咬伤应急处理。
特别提醒:
●儿童被咬伤中毒反应可能更严重,需立即送医。
●孕妇被咬伤需同时关注胎儿安全,抗蛇毒血清是救命关键。
●蛇咬伤后可能出现心理创伤(PTSD),及时寻求心理疏导。
【行动呼吁】
了解正确急救方法或许能在危急时刻救人一命❤️!
急救关键词:冷静、冲洗、绑扎、就医快!
-END-
欢迎关注“彝良县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方便您就医(提供预约挂号、缴费、检验检查报告查询、住院清单查询等服务)。
供稿:周训仙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李 菲 审核:龙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