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醉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手术和疼痛治疗提供了安全保障。当我们因疾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时,除了关注手术本身外,麻醉方式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全麻、半麻(椎管内麻醉等)、局麻,这些不同的麻醉方式听起来让人一头雾水,到底该如何抉择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常见的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让您"睡一觉"完成手术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通过药物作用使患者进入无意识和无痛感状态的麻醉方式,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这种抑制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患者的神志及各种反射会逐渐恢复。全麻适用于大多数大型手术,特别是涉及多个器官和组织的手术,如心脏手术、胸腹部手术等。
全麻药物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让患者入睡的镇静催眠药(如异丙酚、咪达唑仑);二是消除疼痛的麻醉性镇痛药(如芬太尼、瑞芬太尼);三是使肌肉松弛的肌松药(如罗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这三类药物共同作用,形成现代麻醉的"平衡三角"——镇静、镇痛、肌松。
全麻的实施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1. 麻醉前访视:麻醉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用药史和过敏史,评估麻醉风险,解释麻醉方式。
2. 麻醉诱导:通过静脉注射或面罩吸入麻醉药物,使患者从清醒状态转入麻醉状态。这一过程通常只需几十秒。
3. 麻醉维持:通过持续给予麻醉药物,保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稳定的麻醉状态。现代麻醉多采用"静吸复合"方式,即同时使用静脉和吸入麻醉药。
4. 麻醉恢复:手术结束后停止给药,患者逐渐苏醒。麻醉医生会密切监测直至患者完全恢复。
全麻的优势在于可以完全控制患者的意识、疼痛和肌肉松弛度,适用于各种复杂手术。但其局限性包括可能引起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对老年人和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风险相对较高。
近年来,随着麻醉药物的改进和监测技术的发展,全麻安全性显著提高。特异性肌松拮抗剂(如舒更葡糖钠)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肌松药残留导致呼吸抑制的问题。麻醉深度监测(如BIS)则可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椎管内麻醉:下半身麻醉的精准选择
椎管内麻醉是通过在脊柱椎管内注射局部麻醉药,阻断脊髓神经传导的麻醉方式,主要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俗称腰麻)和硬膜外阻滞两种。这类麻醉的特点是患者保持清醒,但手术部位及以下区域失去感觉和运动功能,因此民间常称之为"半麻"。
腰麻是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起效快(3-5分钟)、阻滞完善,适用于下腹部、盆腔、会阴及下肢手术,如剖宫产、髋关节手术等。其技术要点包括:
- 患者取侧卧位,背部尽量弯曲以扩大椎间隙
- 穿刺点通常选择L3-4或L2-3间隙
- 使用细针(25-27G)穿刺,减少术后头痛风险
- 注入重比重或等比重局麻药(如布比卡因)
椎管内麻醉的优势在于:
- 避免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 减少全麻药物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
- 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 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
神经阻滞麻醉:精准靶向的局部麻醉技术
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特定神经干、丛或节周围,可逆性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使该神经支配区域产生麻醉效果的技术。与椎管内麻醉不同,神经阻滞麻醉的作用范围更为局限,只影响目标神经支配的区域。
常见神经阻滞技术包括:
1. 上肢神经阻滞:如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入路、锁骨上入路、腋路),适用于上肢手术。
2. 下肢神经阻滞:如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以下手术。
3. 躯干神经阻滞:如肋间神经阻滞、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椎旁神经阻滞等,用于胸腹部手术镇痛。
4. 头颈部神经阻滞:如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等颈部手术。
神经阻滞麻醉的优势:
1. 精准麻醉:只阻滞手术区域,不影响其他部位功能
2.减少全麻药物用量:可作为全麻辅助,降低阿片类药物需求
3.优良的术后镇痛:作用时间长,减少术后疼痛
4.加速康复:早期活动,缩短住院时间
5.安全性高:对全身影响小,适合高龄和合并症患者
随着超声引导技术的普及,神经阻滞麻醉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大幅提升。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神经、血管和穿刺针的位置,减少并发症(如神经损伤、血管穿刺和气胸)的发生。研究显示,超声引导可使神经阻滞成功率从传统方法的约60%提高到90%以上。
局部麻醉与表面麻醉:最基础的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通过在手术部位直接注射局麻药,暂时阻断周围神经末梢传导的麻醉方式。与前述麻醉方式相比,局麻的作用范围最为局限,通常由手术医生在术野直接实施,无需麻醉医生参与。
常见局麻技术包括:
1. 局部浸润麻醉:将局麻药(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分层注射到手术切口周围的皮下和组织中,适用于体表小手术(如皮肤肿块切除、伤口缝合、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等)。
2. 区域阻滞麻醉:在手术区域近端的神经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断支配该区域的感觉神经,如指神经阻滞用于手指手术。
3. 表面麻醉:将局麻药(如利多卡因凝胶、丁卡因滴眼液)直接应用于黏膜或皮肤表面,适用于浅表操作(如角膜异物取出、导尿、胃镜检查等)。
局麻的优势在于:
- 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
- 对全身影响最小,安全性高
- 患者保持完全清醒
- 恢复快,无全麻后不良反应
在临床实践中,局部麻醉常与其他麻醉方式联合使用。例如在全麻手术中,切口局部浸润可减少全麻药用量并提供术后镇痛;在椎管内麻醉中,加用局麻可弥补阻滞不全的区域。
麻醉方式的选择原则与注意事项:
面对多种麻醉方式,患者常会困惑:"我的手术该选择哪种麻醉?"事实上,麻醉方式的选择是一门复杂的艺术,需要麻醉医生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
"没有最好的麻醉方式,只有最适合的麻醉方案"。优秀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选择最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并在实施过程中精细调控,确保患者舒适和安全。
作为患者,了解这些麻醉知识有助于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更好地配合医疗团队。
常见麻醉误区需要澄清:
1."全麻会让人变傻":现代短效麻醉药代谢快,不影响智力。
2. "半麻比全麻安全":各有适应症,风险取决于患者状况。
3. "麻醉就是打一针睡觉":是精密控制的过程,需持续监测调整。
参考文献
1.谢爱红. 《三种常见麻醉方式的小知识》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妇幼保健院, 2024.
2. 凌楚眠. 《中国麻醉周丨探秘“让人无感”的麻醉医生》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 2023.
3. 胡啸玲. 《麻醉科普50问》*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1.
END
欢迎关注“彝良县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方便您就医(提供预约挂号、缴费、检验检查报告查询、住院清单查询等服务)。